专访贝斯特新材料:N’BASS®技术的十年高质量国产化创新之路

来源:贝斯特新材料 #贝斯特新材料#
5.9w

在镇江贝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镇江研发中心大楼进门正面的墙上,有一行巨大的标语:“惟精惟一”,这是贝斯特新材料在创立之初就定下的目标,已经成为这家以“并肩解决材料科技的挑战”为愿景的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基因。和这个标语对应的,是一行英文:“Innovate, or Die”,同样也是贝斯特新材料始终警醒研发技术团队的一句话。他们始终坚信,在创新的路上,不仅要有美好的情怀和宏大的目标,还应该始终保持危机感和日积跬步的精神。每天清晨,当贝斯特新材料的研发人员迈步走进研发中心开始一天工作的时候,看到这两句话,内心涌现的是“负责任、敢担当、有作为”的企业精神,时刻激励着他们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持续创新。

高可靠、高质量的产品交付是最重要的责任担当

2018年对于贝斯特新材料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此之前,经过充分而专业的沟通,贝斯特新材料的创始团队和安卓系各家终端大厂达成了关于N’BASS®虚拟增大后腔技术知识产权相关的共识,并和几家扬声器龙头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和普及N’BASS®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如今,每年超过5亿部智能手机都在使用N’BASS®纳米超构声学材料产品,其中,安卓系智能手机超过半壁江山。

贝斯特新材料作为一家中国公司继承了N’BASS®技术的知识产权,打破了原来外国大公司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垄断,保障相关中国企业能够稳定、长期并且以合理价格获得N’BASS®产品的供应,有效避免知识产权风险,并且为后续进一步扩大该产品的生产规模、应用范围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奠定了坚实基础。

贝斯特新材料创立之初的生产经营场所

回顾历史,站在欧美两位声学科学巨人肩膀上诞生的N’BASS®技术,从2018年起就肩负起了为安卓系智能手机提供高可靠、高质量产品供应和技术服务的重任。这项任务对于贝斯特新材料的经营团队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是这项能够为行业创造新价值的技术可以在他们手中实现应用落地,挑战是要尽快建立一支专业敬业的团队能够将产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在最快的时间内高质量地搭建起来。贝斯特新材料初创经营团队迎难而上,从只有6个人的队伍、2000平米的车间开始,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抓住工艺优化、质量管控两条主线刻苦攻关。从2019年初起,贝斯特新材料实现了对多家龙头客户的承诺,高可靠、高质量地按时交付了N’BASS®量产产品。

2019年8月,贝斯特新材料公司在建成后第一次迎来了镇江新区领导的参观视察。当新区领导走进贝斯特新材料时,公司简单朴素的装修让他很难将这家公司和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联系在一起。但当他看到排满整整一面墙的专利授权证书、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管理团队、看到洁净明亮运转有序的车间,不由得伸出了大拇指,为这家快速成长的企业点赞。

公司专利墙

贝斯特新材料总经理郭明波回想起在最初做公司经营规划的时候,与团队在简陋的会议桌前反复推敲的经历。作为总经理,郭明波认为要对客户和行业保持敬畏,消费电子行业要求从业者始终要对消费者负责任,因此,供应链的安全性、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一直是郭明波最关心的关键事项。贝斯特新材料作为国内企业掌握了声学材料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对国内下游企业和终端客户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从供应链源头进行知识产权治理,是有效避免知识产权风险、提升产品合规性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有效措施,贝斯特新材料作为上游供应商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客户提升供应链安全性做出贡献。研发副总经理张磊补充说,产品技术的创新迭代工作也要给予优先度,从经营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加大研发力度,始终把客户关心的核心——产品——放在重中之重。

通过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贝斯特新材料终于迎来了产品的快速创新迭代。2020年4月,为响应某旗舰机型加严可靠性要求的N19-C2历经八个月的研发终于实现量产落地,一举成为明星产品,其中的平台性技术为公司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贝斯特新材料顺利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22年8月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高水平荣誉资质的获得,距离镇江新区领导提出发展期望才刚刚过去3年的时间。

成立至今,公司取得多项省级、国家级荣誉

2021年10月28日,历经两年筹备、规划和建设的贝斯特新材料镇江生产基地建成投产,这在贝斯特新材料发展历史上是重要的里程碑。新的镇江生产基地占地40余亩,建成3000余平米的应用研发中心和15000余平米的生产厂房,将支持贝斯特新材料包括纳米超构声学材料、电子胶粘剂等声学核心材料的持续创新迭代和产能供应。正心谷资本、小米产投、中芯聚源等股东的代表济济一堂,见证了基地一期投产启动仪式。这标志着贝斯特新材料在2018年向客户、终端大厂承诺的高可靠、高质量交付有了坚实的保障!

2021年10月贝斯特新材料镇江生产基地投产

继往开来、惟精惟一、持续创新是公司坚定的追求

熟悉声学行业的人都知道,贝斯特新材料是一家拥有深厚历史渊源的公司。闻名遐迩的N’BASS®专利技术起源于全球声学技术的领导地奥地利维也纳,经历了飞利浦电声、恩智浦和楼氏电子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经过长期研发,N’BASS®虚拟增大后腔技术于2010年开发成功并申请专利保护。2013年开始,N’BASS®技术被创新性地应用于手机扬声器,极大提升了声学性能。贝斯特新材料完整地继承了N’BASS®产品专利,并于2017年开始推动国产化和普及性应用,提升手机扬声器效果,改善消费者的音频体验。

多名产业、学术界同仁祝贺N’BASS®虚拟后腔增大技术面世十周年,从左到右依次为:南京大学教授/ISEAT秘书长沈勇教授、爱巨智能CTO曹卉先生、奥音科技声学技术总监季文晖先生、NEXVEL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Victor Lee、丽声科技总经理贾瑞升先生、视涯技术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波先生、精拓丽音董事长袁世明先生

2021年,在N’BASS®虚拟增大后腔技术面世十周年之际,贝斯特新材料总经理郭明波邀请Maria Papakyriacou博士参加纪念活动。作为这项扬声器关键技术的早期发明者,她回顾了当年和维也纳技术团队一起,是如何从1000多种材料中精挑细选、反复测试验证,并最终发现N’BASS®这一产品方案的过程。她回顾道,N’BASS®技术起源于一次客户投诉,因为严重的可靠性的问题,客户要求停止活性炭产品的供货,这直接导致了维也纳工厂的停产。幸运的是,经过千挑万选得到的全新体系的原型产品表现出极佳的虚拟后腔增大效果。随后根据声学技术要求持续迭代,Maria团队成功开发出了拥有微米级尺寸、多级纳米孔道结构及分布的颗粒成品,这便是N’BASS®材料的前身。在2013年前,维也纳团队一直忙于材料的优化量产、可靠性测试、2D/3D封装技术以及直接灌装工艺的开发。2015年1月,第一款应用N’BASS®材料扬声器上市,出货总计100万套。N’BASS®研发人员日以继夜的激情付出得到了回报。

郭明波向Maria Papakyriacou博士介绍了贝斯特新材料对N’BASS®技术的普及和创新情况,Maria博士既兴奋又感动。她对贝斯特新材料表达了深深的感激,感谢公司对N’BASS®虚拟后腔技术继承、优化、创新以及推广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得知目前N’BASS®纳米超构材料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扬声器中,并开始在元宇宙设备等新兴应用场景焕发新的活力,Maria Papakyriacou博士对N’BASS®纳米超构材料取得的成就感到十分自豪。

Maria Papakyriacou博士在介绍N'BASS®技术开发历史

对于今天N’BASS®技术取得的进展大家也许感到风轻云淡,但实际过程中的艰难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在北美大厂开始应用N’BASS®技术之后,国内市场上出现了各种称作“*’BASS”的产品,一时之间真假难辨。贝斯特新材料的经营团队知道,消费电子行业的终端大厂们都十分尊重知识产权,与“正本清源”的专利维权工作相比,更重要和更紧迫的任务是建立起高可靠、高质量的供应产能,同时开展技术的创新迭代。作为声学材料的供应商,持续和客户并肩解决材料科技的挑战、为终端产品创造更高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第一个挑战就是耐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的问题。微型扬声器厂在的组装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快速固化胶粘剂以确保生产效率,这成为了VOC的最大来源。同时,产线上使用的各种溶剂、甚至操作工人使用的香水和护肤品都会散发各种VOC。虽然N’BASS®产品从设计之初就有效规避了大部分VOC的影响,但这些VOC对于多孔材料仍是严峻考验。VOC都是小分子,N’BASS®材料也是纳米结构,相互之间的作用机理一直是一个看似神秘的课题。贝斯特新材料负责研发的副总经理张磊回忆说,“这一看似简单的命题,实际上涵盖了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分子动力学以及扬声器生产、使用过程的复杂问题。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工程问题,着实令人头疼。”贝斯特新材料的研发技术团队迅速分解了这个问题,不同专业领域的工程师分工合作,日以继夜地研究、测试,在C1产品上持续改进,在目标日期前完成了耐VOC性能提升产品的交付。和产品一起交付的,还有一张长长的VOC黑名单和完整的操作指南,清晰地向客户介绍了在产线操作过程中所需注意的问题。这是一个典型的“贝斯特新材料式”的技术思维:既要解决问题,还要搞清楚其中的机理,从“第一性原理”出发,从根本上杜绝问题再次出现。

因此,在2019年底,当接到某终端大厂的加严可靠性技术要求的时候,贝斯特新材料的技术团队充满了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这次的问题是要解决超低温环境下的产品可靠性。贝斯特新材料的材料工程师们从低温环境下产品作用机理出发,迅速锁定了目标方案,推出N19-C2这只后来占据了市场出货60%份额的高效高可靠产品。虽然基本技术方案在群策群力的讨论之后十分顺利地出来了,但是距实际应用仍然经历了长达半年的测试。在贝斯特新材料研发部门的测试记录里,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了当初和客户研发团队合作测试的数据记录,这只产品的测试超过十轮次,每一轮次都发现了不同的问题,然后双方合作迅速解决,精益求精,而最终定型的N19-C2最终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贝斯特新材料新品下线纪念

2020年之后的贝斯特新材料对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充满了信心,因此开始将重点转移到更高性能的产品的创新上来。在虚拟增大后腔技术的声学效果方面,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扩容系数”,这一指标是每位客户首先关注的核心要求,也是贝斯特新材料研发工程师们眼中的重中之重。在研发项目的启动会上,总经理郭明波提出了两个目标:同体积下扩容系数提高30%、同质量下扩容系数提高30%。郭明波说,“前者要解决的是当下效率提升的问题,而后者则代表我们必须开始着眼于三年之后的市场需求。前者是继续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后者则要‘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这两个目标的要求涵盖了材料和声学的底层技术需求,不仅要求“专业”,还要求工程师们敢于“跨界”。这两只产品最终被命名为N20-D1和N21-F1,在2021年初和年底分别推出市场。其中N20-D1特别适应复杂后腔环境,其声学性能及可靠性方面相较上一代产品有大幅度提升,通过成型工艺升级,实现了对产品的外形和尺寸的精确控制,并通过配方体系的重大改进,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N21-F1则在2022年首次被应用于元宇宙场景中,此时工程师们才恍然大悟,“3年之后的市场需求”指的是什么。

雷军试听灌装有N'BASS®材料的音频眼镜

这些都是贝斯特新材料研发技术团队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典型案例。回顾过去三年的创新历程,研发副总张磊激情满怀。他说,“正如一家终端大厂的音频专家告诉我们的,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每次看到研发楼墙上的‘Innovate, or Die’,我和我的团队就充满危机感。消费者的需求持续在提升,如果我们不能跟上需求的变化,即使有150多项专利,我们也仍然会被市场和时代淘汰。我们要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观,惟精惟一,持续迭代创新!”

拥抱场景应用新时代,贝斯特新材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智能手机市场经历了十年左右的快速发展期之后,在疫情对消费信心的打击之下,进入了短暂的调整期。N’BASS®技术产品的需求凭借消费者对于更美好声音的追求,增长一直领先于市场,除了高端旗舰手机,从2020年开始,以红米手机为代表的“千元机”的广阔市场需求拉动了贝斯特新材料的持续增长。同时,扬声器龙头客户推出的超线性和多扬立体声技术也大大扩展了N’BASS®纳米超构声学材料的应用需求空间。

部分立体声、多扬声器手机发布现场,均使用了N'BASS®纳米超构声学材料

尽管如此,贝斯特新材料早在2020年就开始着眼于布局“三年后的市场需求”,无论是疫情下市场需求变化拉动的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还是Meta等科技企业推动的元宇宙场景设备产品,还是风起云涌的智能汽车应用需求,都早早地进入了贝斯特新材料“创新路线图”的开发计划之中。

创新计划的第一个维度是基础材料研发。为了夯实创新基础,为持续创新提供强劲的动能,2021年3月,贝斯特新材料启用了上海基础材料研发中心。在开幕式上,除了正心谷资本、小米产投、中芯聚源的领导,浙江龙盛、杜邦公司、八亿时空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贝斯特新材料在上海实验室进行了高强度投入,除了先进、完善的材料研发和测试设备,更是聘请了前3M中国研究院、前杜邦中国研发中心等世界领先的材料研发机构的专家加盟,从基础材料的角度进行深度研发,依托“客户同源、技术同源”的产品开发理念,期望为消费电子的核心声学材料开发提供新动能。

上海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典礼现场

基于坚定的战略定力和持续的高强度投入,贝斯特新材料的工程师们潜心研究,日拱一卒,依托“粉、胶、膜”三大技术平台,向声学核心材料领域踏出了坚实的新步伐。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研发中心自主开发的单体固定胶、焊点保护胶等声学胶水产品在半年后即在镇江生产基地实现了量产,这是公司逐步迈向声学核心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里程碑,得到了小米、华勤、舜宇等产业股东的高度认可和积极支持,并将在未来进行更多的互动协同。

创新计划的第二个维度是新应用场景开发。2022年6月,和中科院声学所合资成立的、定位于新场景应用技术开发的中科贝斯特(苏州)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苏州高新区隆重开幕,开启了贝斯特新材料拓展新场景声学材料应用的新篇章。这是贝斯特新材料继上海研发中心成立、镇江生产基地投产启动后,公司发展历程上又一崭新的里程碑。在N’BASS®技术诞生十周年之际,贝斯特新材料推陈出新,将这一技术普及应用于新应用场景,同时推出其他关键声学材料,来协同解决声学技术面临的挑战问题。

苏州中科贝斯特开业现场

在新应用场景开发方面,贝斯特新材料实际上已经布局了2年。除了N21-F1创新产品,公司还有更深远的追求。在开幕式上,中科贝斯特运营总监汪珍珍表示,“中科贝斯特定位于贝斯特新材料的应用开发中心,我们和镇江研发中心结合,建设有完整的声学仿真、方案设计、新结构试制以及与客户标准对接的全套声学测试系统,将极大提高和客户协同创新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不同客户需求。中科贝斯特将重点拓展新应用场景,为满足笔电、平板、AR/VR等大腔体、异型腔体的使用需求,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发出高性价比产品N21-F1及新型封装产品NP01已经量产应用,为不同场景下的更多消费者带来优美的声音体验。同时,公司最新一代高性价比产品EL01和CP01正在进行全面内测,将在不久后推出市场。”

超前布局、深度耕耘,是贝斯特新材料能够持续创新以及N’BASS®技术历久弥新的秘诀。智能手机市场在疫情下的低迷为消费电子行业蒙上了迷雾,而能够支撑大家穿越周期迷雾的,一定是创新。无论是产品持续迭代、基础材料布局还是新应用场景开发,贝斯特新材料都坚定地跟随新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

结语

在贝斯特新材料总经理郭明波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他参加2020年上海马拉松比赛的一张照片。郭明波的跑步始于四年前从世界500强企业离职创业的时候,他说,“我很清楚,创业是一场长跑,为了迎接这项长期挑战,我在半年时间里将体重减去了30斤。很多人见到我说你怎么坚持下来的,我说只有一个秘诀,那就是坚持科学训练、健康饮食。如果说还有一个,那就是日积跬步、百折不挠。”企业经营同样如此,除了相信科学,郭明波也相信“心之力”,也就是坚定目标、持续创新。

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可靠的产品交付是一场马拉松式的考验。2020年初以来,贝斯特新材料在疫情反复影响中保持了持续生产和安全交付。2020年初的那次疫情突如其来,一时之间海外客户的物流通道十分不畅,公司在镇江的所有员工被号召起来进入车间,加班加点赶产、质检、包装,在物流通道关闭前将货物运了出去。今年上海疫情封控期间,贝斯特新材料的员工主动请缨要求驻厂维持生产,同时又在镇江以外迅速建立了多处安全库存,确保客户的安全供应,体现了贝斯特新材料作为一家值得信赖的供应商的责任担当。

新材料科学的创新同样也是一场马拉松。从N’BASS®技术诞生以来,市场上就涌现了数不清的模仿者甚至侵权者,贝斯特新材料的经营团队立志高远,除了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体系以及利用合理的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更多的是持续高强度地投入到持续研发创新的工作中去。贝斯特新材料的团队始终保持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敬畏,坚持把高质量、高可靠的产品交付给客户,同时用高水平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声学材料行业的创新提供新动能。

因为,贝斯特新材料始终相信,创新才有未来,高可靠、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才能赢得未来。

责编: 爱集微
来源:贝斯特新材料 #贝斯特新材料#
THE END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