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流传的星纪魅族内部搬迁文件显示,公司正启动重大组织调整。根据文件内容,珠海营销服务中心(含市场部、销售部)及上海营销服务中心员工将整体迁至深圳总部。
为平稳过渡,公司制定了分阶段的搬迁支持政策:4-5月试点运营深珠往返通勤班车,6-8月提供每月2000元的过渡补贴,9月起将转为常态化管理。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吉利入主后深度整合的重要信号。
2022年7月,吉利控股集团通过星纪时代完成对魅族科技79.09%的股权收购,交易后李书福亲自出席签约仪式,并派驻沈子瑜出任董事长。这场"汽车+手机"的跨界融合,承载着吉利构建"多终端全场景生态"的战略野心。李书福曾明确表示,收购旨在实现智能汽车与智能手机的生态协同,打造沉浸式用户体验。
在执掌新魅族的两年时间内,虽然魅族手机等产品持续更新,但是销量并没有多大起色,沈子喻并没有带领新魅族创造出奇迹。
2024年5月,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悄然换帅,原CEO沈子瑜卸任,由苏静接棒,同时湖北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也由沈子瑜变更为苏静。
苏静曾表示,星纪魅族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是战略、人才和产品。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魅族在这三个方面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战略上,魅族似乎缺乏清晰的方向和明确的规划。在人才方面,魅族的人才流失问题依然严重,新员工的招聘和融入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在产品方面,魅族手机的性价比和拍照等性能已经大不如前,与竞争对手相比缺乏竞争力。
此外,魅族一直引以为傲的Flyme系统也面临着被友商赶超的风险。在影像能力方面,小米、OPPO、华为等已经研发了自主的影像系统,而魅族却依然依赖于第三方调教。这使得魅族手机在拍照方面的表现与其他品牌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
手机行业已进入寡头竞争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前五大品牌占据80%左右的市场份额。魅族若想突围,必须尽快明确其在吉利生态中的独特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旗下极星汽车已宣布将采用魅族开发的Polestar OS系统,这或将成为"车机协同"战略的首个重要落点。
当下,星纪魅族正站在转型关键节点,搬迁计划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否依托吉利产业链优势,在智能座舱、AR设备等新兴领域实现突破,将决定这个老牌手机厂商的复兴前景。行业专家建议,魅族需要更彻底地融入吉利体系,将手机研发与汽车智能化需求深度绑定,方能在红海市场中找到差异化生存空间。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