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周芯热点】中芯国际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第二;美国将浪潮等54家中国科技企业加入实体清单
2、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交通运输处长:中国成全球首个城市公交全电动化国家
3、中兴通讯古永承:应充分利用本土化场景定义能力实现芯片领域突围
1、【一周芯热点】中芯国际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第二;美国将浪潮等54家中国科技企业加入实体清单
全年营收破80亿美元!中芯国际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第二、美国将浪潮等54家中国科技企业加入实体清单、消息称台积电4月1日起接受2nm晶圆订单......一起来看看本周(3月24日-3月30日)半导体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件?
1、全年营收破80亿美元!中芯国际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第二
3月27日晚,中国大陆晶圆代工龙头厂中芯国际发布2024年年度财报。中芯国际全年销售收入达到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7%,创历史新高,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企业第二;产能利用率为85.6%,远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对于2025年,中芯国际表示销售收入增幅高于可比同业的平均值,资本开支与上一年持平。
中芯国际2024年按产品应用划分的收入占比分别为:智能手机28%、电脑与平板16%、消费电子38%、互联与可穿戴10%、工业与汽车8%。纵观各地区的营收贡献占比,来自中国区的营收增加至85%;美国区的营收占比为12%,欧亚区占比为3%。而按尺寸分类,12英寸营收占比提升至77%,8英寸占比为23%。
2024年中芯国际销售晶圆的数量(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由上年的586.7万片增加36.7%至本年的802.1万片。折合8英寸标准逻辑月产能达到94.8万片,平均售价(销售晶圆收入除以销售晶圆总数)为933美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约为492亿美元,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206亿美元。
中芯国际2024年研发投入为7.65亿美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为9.5%。研发人员共2330名,平均薪酬由2023年的6.7万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7.4万美元。截至2024年底,中芯国际已累计申请专利20202件,累计授权14058件,申请和授权专利的数量均在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领先。
2、美国将浪潮等54家中国科技企业加入实体清单
当地时间周二(3月2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联邦公报上发布两份文件,将54个中国科技企业和机构纳入所谓的“实体清单”,预期将于3月28日生效。
在其中的一份文件中,美国商务部将一系列与中国AI大模型开发、服务器以及超级计算机产业的12家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包括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宁畅信息产业、中科可控旗下的服务器品牌Suma,以及浪潮信息在中国内地以及港台地区的多家子公司。
此前在2023年3月,浪潮信息的控股股东浪潮集团(Inspur Group)已经被纳入“实体清单”。
在另一份文件中,还有42家中国公司,19家巴基斯坦公司,以及伊朗、南非、阿联酋的多家公司被纳入“实体清单”。
美国在出口管制方面动作频频。1月15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发布了两项规则:一项是更新先进计算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另一项是将中国(14家)和新加坡(2家)的其他实体列入实体名单。其中,适用的先进逻辑集成电路是采用“16nm/14nm节点”及以下工艺、或采用非平面晶体管架构生产的逻辑集成电路。美国还将加强代工厂尽职调查并防止其流向中国。
3、消息称台积电4月1日起接受2nm晶圆订单 年底月产能目标5万片
据报道,台积电将从4月1日开始接受2nm制程订单,2nm需求高于3nm晶圆,许多客户已排队等候,试图获得第一批产能。
台积电目前有两家工厂专注于提高2nm晶圆的产量,分别是高雄和宝山工厂。有报道指出,台积电3月31日将在高雄举行扩产仪式,首批产品将于4月底抵达新竹宝山,2nm制程的预订将于4月1日开放,苹果公司是第一个获得第一批订单的客户。
苹果将利用台积电的2nm工艺生产A20芯片,该芯片是为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的iPhone 18系列量身定制的,另外AMD,英特尔,博通和AWS等客户也在排队获得台积电的2nm制程订单。
报道称,台积电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实现每月5万片的晶圆产量,高雄和宝山工厂都将全面投入运营。虽然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每片晶圆的成本将达到3万美元,但台积电打算在4月前推出“CyberShuttle”服务,以降低客户的成本。该服务允许客户在同一测试晶圆上评估他们的芯片,以帮助减少不必要的开销。
4、概伦电子筹划收购锐成芯微,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3月27日晚间,概伦电子公告,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锐成芯微”)控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经初步测算,本次交易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预计构成关联交易。本次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
概伦电子股票将于2025年3月28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锐成芯微成立于2011年12月,注册资本约5609.29万元,经营范围包括研发、销售电子元器件、计算机软硬件、电子设备等。此前,锐成芯微曾尝试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但在2023年3月2日因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了锐成芯微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
概伦电子是一家EDA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向客户提供EDA产品及解决方案。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2亿元,同比上涨27.56%。概伦电子称,公司正基于DTCO(设计—工艺协同优化)方法学,持续进行战略产品的升级完善及新产品的研发布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5、美光发布涨价函,涨幅或达10%~15%
当地时间3月25日,美光发布涨价函。
通知显示,内存和存储市场已经开始复苏,预计整个2025年和2026年都会增长。美光在各个业务领域都看到了未预见的需求的增长。为了应对这些紧张状况,美光正在提高定价。
据CFM闪存市场报道,美光此次涨价幅度将在10%~15%。
此前有报道显示,美光的目标是涨价11%。报道称,美光涨价与1月份新加坡工厂停电事件有关,导致供应紧张。
美光强调,对人工智能相关应用和相关技术的需求不断增长是其发展动力。这与美光上周财报电话会议上的乐观态度一致。根据其介绍,美光2025年的HBM产能已售罄,而2026年的强劲需求已促使美光与客户进行持续谈判以达成协议。
美光称,其定价策略既考虑了其产品的价值,也考虑了投资回报率,为了开发和维护行业领先的产品组合,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必要制造能力,美光进行了大量投资。
6、传高通将在2026年推出两款2nm工艺芯片
台积电将从4月1日起接受其下一代2nm节点的订单。据报道,苹果或是该节点首个客户。苹果将使用台积电2nm量产明年iPhone 18系列中将采用的A20。传言称,高通计划在2026年利用2nm工艺推出两款芯片组,其中一款很可能是骁龙8 Elite Gen 3。
该传言来自博主@数码闲聊站,有趣的是,他在微博上没有写 2nm 节点是属于台积电或是三星。它提到,SM8950(可能是骁龙8 Elite Gen 3)将于2026年问世,并将采用改进的光刻技术制造。至于SM8945,我们猜测这款SoC将是骁龙8 Elite Gen 3的低端版本,将采用相同的2nm制造工艺,但它可能配备性能较差的GPU或降频CPU内核。
报道称,SM8945可能是高通在其芯片组产品线中增加的“骁龙8s”成员之一,它可能会被称为骁龙8s Gen 6。
谈到2nm工艺,台积电并不是唯一一家追求从利润丰厚的客户那里获得订单的代工厂,但它有更高的机会积累订单,因为几周前报告的试生产运行达到了60%的良率。
7、俄罗斯完成首台350nm光刻机开发,将批量生产
3月24日,位于莫斯科的泽列诺格勒纳米技术中心报告称,已经完成俄罗斯第一台350nm光刻机的开发,已做好批量生产这款350nm光刻机的准备。泽列诺格勒纳米技术中心正在根据第二份国家合同推进开发130nm光刻机,预计2026年完成。
莫斯科市长Sergei Sobyanin表示:“世界上只有不到10个国家/地区能够制造这种半导体制造的关键设备。现在,俄罗斯成为其中之一。”
Sergei Sobyanin指出,俄罗斯的光刻系统与外国同行有显著不同。这是第一次使用固态激光器作为光源——功率强大、节能、寿命更长、光谱更窄。
微芯片制造涉及通过分层工艺在晶圆上创建数十亿个微小的电子元件。光刻是将电路图案从掩模(模板)转移到晶圆上的步骤,从而实现后续的刻蚀和沉积步骤以构建芯片。
光刻机在微芯片制造中起着关键作用,是芯片制造过程中将集成电路的复杂设计图案化到硅晶圆上的核心工具。对于微芯片制造而言,光刻机不仅仅是众多工具中的一种——它们是整个制造过程的关键,决定了晶圆厂的可行性和技术范围。
8、电动汽车增长停滞,功率芯片巨头们裁员超8800人、推迟投资
功率半导体是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电动汽车市场增长令人失望,导致其产能过剩,功率半导体制造商正在缩减员工数量并推迟投资。几大功率半导体巨头总计裁员超8800人。
日本瑞萨电子计划在日本和海外的21000个岗位中裁员不到5%(约1050人),并推迟原定于2025年初开始的大规模功率半导体生产。截至2024年12月的三个月内,该公司的制造设施产能利用率仅约30%,低于上一季度的约40%。
功率半导体有助于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和家用电器的效率,与人工智能(AI)芯片一起被视为半导体行业的增长动力。全球企业竞相提高产能,为电动汽车市场的腾飞做好准备。
但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德国英飞凌科技此前宣布计划裁员1400人,并将另外1400人迁移到新地点。总部位于美国的排名第二的安森美半导体也计划大规模裁员2400人,而瑞士的意法半导体(ST)则表示,希望通过提前退休来削减员工数量,预计裁员3000人。
裁员范围已扩大到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的晶圆基板制造商Wolfspeed宣布裁员约1000人,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一。
9、小米通过扩大股份配售规模筹集55亿美元,推动电动汽车计划
小米集团3月25日(周二)表示,通过扩大股份配售规模筹集55亿美元,以推进其雄心勃勃的电动汽车制造计划。
该公司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的声明中称,以每股53.25港元的价格出售8亿股。
作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于2024年正式进军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原本计划出售7.5亿股,但在簿记建档过程中增加了发行规模。最终价格接近小米向投资者公布的52.80港元至54.60港元价格区间的下限。
这一价格较小米前一天57港元的收盘价折让6.6%。小米表示,此次筹集的资金将用于加快业务扩张、开展研究和技术开发。
在成立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小米一直从事智能手机、家用电器和智能设备的销售业务,2024年推出了小米SU7轿车,由此开启了电动汽车制造业务。
上周,小米集团公布第四季度收入增长近50%,并将2025年电动汽车交付目标从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
小米集团公布2024年电动汽车业务营收321亿元人民币(44亿美元),交付超过13.5万辆SU7轿车。小米表示,计划在2027年开始向海外销售汽车。
10、三星电子联席CEO韩钟熙去世,享年63岁
三星电子公司发言人3月25日通过电话表示,公司联席CEO Han Jong-Hee(韩钟熙)因心脏病去世,享年63岁。韩宗熙曾负责三星电子消费电子和移动设备部门。
据报道,韩钟熙3月22日出席女儿的婚宴后被紧急送往首尔三星医院,因心脏病发作,后被宣布死亡。
韩钟熙出生于1962年,毕业于天安高中和仁荷大学电子工程系,于1988年加入三星电子视觉显示业务部门,三年前才被任命为三星CEO。他因将三星电子打造为电视行业的领导者而受到广泛赞誉,取代了索尼集团等日本竞争对手。他自诩为电视开发专家,是三星电子电视业务连续19年位居全球第一的关键人物。
然后,韩钟熙掌管了涵盖大多数家用电器的业务,并与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展开竞争。最近,他负责将人工智能(AI)融入三星Galaxy系列设备的工作,以期AI功能在日常使用中蓬勃发展。在韩钟熙的领导下,三星一直在冰箱、洗衣机和吸尘器中安装AI芯片。韩钟熙的去世正值该公司寻求在AI内存领域赶上SK海力士的关键时刻,并应对消费电子产品需求低迷的局面。
2、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交通运输处长:中国成全球首个城市公交全电动化国家
3月28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交通运输处长Katrin Luger在中国动力电池百人会(2025)现场表示,中国是全球首个实现城市公交百分百电动化的国家,这也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她指出,交通运输部门在节能减排上发挥关键作用,目前温室气体排放当中有大约25%来自交通运输,而亚太地区的排放量占到全球的41%左右。在过去4年当中,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不断增加,2019年新能源汽车占全球汽车的份额只有2.5%,但2023年增长到了近20%。
Luger强调,政府补贴在交通系统的转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她表示,今年在中国新车销量的约有一半都是新能源汽车,这是非常惊人的进展。为了推动电动汽车的转型,联合国在亚太地区于2022年发布了《亚太电动汽车倡议》,有20个成员国和亚洲开发银行等金融组织加入了倡议。
此外,Luger表示,联合国希望通过《亚太电动车倡议》能够更好地建立一些示范的项目,包括来自中国的一些先进的案例研究,以及为更多的相关国家制定政策框架。她总结道,这些是非常关键的议题,希望能够为长期的合作提供一个更有益的平台,希望将电动汽车的转型也纳入到联合国的发展规划当中。
3、中兴通讯古永承:应充分利用本土化场景定义能力实现芯片领域突围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兴通讯副总裁、汽车电子总经理古永承表示,要切实地看到中国的芯片在算力领域和国际巨头的差距,以及美国政府的政策限制。中国芯片厂商和车厂应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场景定义能力,包括软硬协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共同来实现突围。从单点创新,通过软硬生态开放协同,实现全域创新,解决端侧成本敏感、实施决策要求高、低功耗、高效能和自主可控的需求。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登录参与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