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科技芯片业务独立?大厂“造芯”怕踏空

来源:爱集微 #商汤科技# #分拆#
5778

(文/姜羽桐)成立10周年之际,商汤科技传出“秘密独立芯片业务,并完成融资”的消息,结合战略调整(裁员风波),及其全资子公司影微创新天使轮融资传闻,一时间看点颇多。

就上述消息,集微网向商汤科技去电求证。其工作人员表示:“已注意到相关新闻报道,目前尚无更多信息提供。如果有信息需要披露,将在合适的时间公布。

“造芯”一事,昔日“AI四小龙”(商汤、旷视、依图、云从)均有相关举措。而早在2018年,商汤科技就开始自研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并于2020年成功流片STPU芯片;2021年时,有媒体报道其自研服务器CPU的消息,商汤科技回应“为市场传言不予置评”。集微网在相关招聘网站亦发现商汤科技发布的“AI芯片SoC工程师”在内的诸多岗位,仍在持续招聘。

商汤科技为何独立芯片业务?热衷“造芯”的科技大厂为何虎头蛇尾?

神秘人士任一号位?影微创新获融资

梳理业界相关报道,集微网发现诸多信息:最早今年5月,商汤科技已出现芯片业务独立的消息,并引入外部投资者完成亿元级融资;该举措旨在“优化财务表现”;芯片业务将由一位具有官方履历的人士担任一号位。

巧合的是,“亿欧”10月31日消息称,影微创新近日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及融资金额暂未披露。此次融资将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以及招聘更多优秀人才。

商汤科技推动芯片业务独立的落脚点,便迅速指向其全资子公司影微创新——天眼查App显示,影微创新成立于2023年5月,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涉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云计算设备制造等。

该公司前身为商汤科技和索尼合资公司,其自研NPU,融合AI算法和AIGC大模型,向图像增强、感知识别和NLP领域的客户提供完善的AI芯片及AGI场景解决方案。执行董事王晓刚系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CEO张结华是DJI芯片团队创始人之一,曾先后任职于ST、DJI、NVIDIA等,带领团队进行多款6nm、7nmd等芯片开发。

“安徽省股权交易中心”4月消息显示,影微创新核心团队超200人,团队主导研发了两款芯片:第一款芯片V1已经交付索尼、传音、VIVO客户,第二款芯片V2增强AI性能,且已送片。A系列芯片是具备AI功能的完整SOC,NPU以Transformer 架构为核心, 可支持大参数模型,适应边缘AIGC应用,预期A1芯片2024年上半年送片,A2芯片下半年送片。据悉,上述V系列为ISP芯片,A系列为AI芯片。

集微网观察,如果商汤科技独立芯片业务消息属实,且影微创新是相关业务独立的对象,其改变产品线,由ISP切换为NPU方向可能性较大。有业内人士担忧,“背靠大树好乘凉”,平台内部孵化的芯片部门,往往缺乏核心创业者,与创立第一天就走向市场化的芯片公司相比,战斗力犹未可知。更何况,若是以降成本为目的的分拆,商汤科技后期又能给予多少资源支持

截至发稿,商汤科技官方未有相关回应。

6年持续亏损,押注生成式AI

商汤科技传出分拆芯片业务的背景,是组织框架的大调整。

10月22日,商汤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发布题为《商汤十周年再出发:专注聚焦、知行合一》的全员信,首次公开最新制定的“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的战略框架,表示围绕战略和核心资源,将构建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组织架构,推动资源的集中和集约化投入,并加快组织和管理的年轻化进程。

全员信发布后,商汤科技迅速启动组织调整,并涉及裁员。有消息称,有的部门中甚至“整个三级部门‘全灭’”;“上海腾出了大会议室”,给员工的赔偿为n+1。

澎湃新闻指出,商汤科技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并不涉及大模型、大装置部门,研究院和智能驾驶等业务场景导向的BU,成为裁员“重灾区”。从数据看,生成式AI已成为商汤科技目前业绩增长最迅速的板块之一,今年上半年,生成式AI业务贡献近11亿元的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56%,该部分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60%。

“震荡式”调整的背后,是商汤科技对于生成式AI的全面“押注”——早在2021年7月,商汤新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就已面世,其由算力层、平台层和算法层三个部分组成,通过一整套端到端的架构体系,打通三者之间的连接与协同。为打造算力基础,商汤科技除外购算力芯片外,顺其自然地走上了自研芯片的道路。

但另一方面,商汤科技财务状况却令人堪忧。2018年—2023年,商汤净利润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171.77亿元、-60.93亿元和-64.95亿元,累计亏损503.24亿元,长期陷于“亏损”泥潭。直到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才交出一份亏损收窄的财报——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21%;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31.23亿元,减少至24.57亿元。

财报显示,商汤科技过去数年间存在多次人员流动。2021年、2022年、2023年12月末的员工数量分别为6114名、5098名、4531名员工。2024年上半年人数回升,截至6月底共有4672名员工。

FOMO情绪作祟,大厂热衷“造芯”

商汤科技独立芯片业务绝非孤例。不久前,科技大厂快手就将异构计算与芯片事业部孵化为凌川科技独立运营,专注于下一代AI大模型训推一体芯片。消息称,目前快手内部已经没有芯片项目团队,全部团队转入凌川科技,正进行VPU方面的融资工作。

更早一些,百度旗下昆仑芯片业务完成独立融资协议的签署,投后估值约130亿人民币;小米集团则对旗下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进行重组,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

就大厂分拆、独立芯片业务/部门现象,国内某位投资机构合伙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大厂做芯片更多是FOMO(害怕踏空)情绪作祟,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并不积极正面。业务独立恰恰说明芯片开发难度和资金投入远超预期,从而希望通过市场化融资降低投入同时,也说明自身市场容量并不足以支撑内部芯片公司,需要更市场化,能够做更通用的大市场;此外,互联网云公司的基因和芯片公司的管理模式并不相同,这又加剧了前两者的冲突

由于国产替代的需求,以及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产业的爆发,互联网大厂、手机厂商、云服务提供商等纷纷加入“造芯”行列,投入海量资源自研芯片,可谓前仆后继。但近年来,随着自研自用的需求逐渐满足,面对芯片研发更高昂的投入、更复杂的设计、更长的开发周期,即便是大厂也难以为继,这时芯片团队往往要从母公司剥离、分拆、独立,走上自负盈亏的道路。

因此从一开始,大厂“造芯”就要更关注战略方向,并考虑自身是否有足够的系统定义能力以及需求。有业内人士提出,芯片是用来提升产品能力和技术壁垒的,没有强大的战略地位,就不应该自研芯片,投资独立的芯片公司寻求合作才是正道。

责编: 张轶群
来源:爱集微 #商汤科技# #分拆#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