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蒋亚东教授团队太惠玲教授、段再华副教授指导祖勇智、黄泽恺、冯曦等本科生在Sens. Actuators B、J. Mater. Chem. A、J. Mater. Chem. C等期刊发表4篇SCI论文,电子科技大学为唯一署名单位。
继今年1月2021级本科生祖勇智等人在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Sens. Actuators B期刊上发表题为“Electrochemical power generation humidity sensor based on WS2 nanoflakes with fast response and recovery speeds”的研究论文后,祖勇智同学再次以第一作者在J. Mater. Chem. A期刊上发表了题为“Electrospun nanofibers-based humidity sensors: materials, device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静电纺丝湿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文章首先对静电纺丝技术和湿度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其次基于不同材料(聚合物纳米纤维、氧化物纳米纤维、复合纳米纤维)和器件类型/工作机制(电阻、电容、阻抗、频率和发电型)阐述了静电纺丝湿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静电纺丝湿度传感器在人体相关湿度检测方面的新兴应用,最后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静电纺丝湿度传感器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图1)。本文通讯作者为段再华副教授和太惠玲教授。(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4TA05042H)
图1 静电纺丝湿度传感器概述
2021级本科生黄泽恺以第一作者在J. Mater. Chem. C期刊上发表了题为“Facilely fabricated electrochemical self-powered pressure sensor for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s”的研究论文。本文提出一种低成本、易制备的电化学自供能压力传感器,具有良好压敏和发电特性,可以实现静态和动态压力检测,用于手指关节状态和呼吸检测(图2)。本文通讯作者为段再华副教授和太惠玲教授。(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9/D4TC03434A)
图2 电化学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性能及呼吸检测应用
2021级本科生冯曦、冉杨、李学纯、徐皓为共同第一作者在Mater. Chem. Phys.期刊发表了题为“Amorphous carbon derived from daily carbon ink for wide detection range, low-cost, eco-friendly and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 的研究论文。他们利用日常生活中碳素墨水和滤纸,制备了一种简单的电阻型柔性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具有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响应/恢复时间短和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脉搏等生理体征监测(图3)。本文通讯作者为段再华副教授、袁震副教授和太惠玲教授。(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tchemphys.2024.129489)
图3 压力传感器制备流程与脉搏检测应用
主要作者介绍:
祖勇智,2021级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光电学院菁英班、黄昆班、立人班成员,担任班级团支书、2023级6班导生,曾任光电学院团委办公室主任。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主持大创项目“发电型湿度传感器制备及应用研究”(指导老师:段再华副教授),结题优秀,研究成果申请发明专利1项,在Sens. Actuators B发表论文1篇,并入选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毕业去向:保送至北京大学直博。
黄泽恺,2021级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光电学院菁英班、黄昆班成员,担任本科生第三党支部纪检委员。独自承担大创项目“电化学自供能压力传感器制备与应用研究”(指导老师:段再华副教授),结题优秀,研究成果在J. Mater. Chem. C发表论文1篇。毕业去向:保送至本校读研。
冯曦,2021级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光电学院菁英班成员。主持大创项目“基于柔性分布式压力传感器的婴幼儿睡眠监护系统设计”(指导老师:袁震副教授,协助指导老师:段再华副教授),结题优秀,研究成果在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发表论文1篇。毕业去向:保送至浙江大学直博。
杨敏,2021级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光电学院黄昆班成员。参与大创项目“发电型湿度传感器制备及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以共同一作在Sens. Actuators B发表论文1篇。毕业去向:保送至本校读研。
段再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敏感材料与传感器(气/湿/力/光电)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四川省青年基金和医工合作项目,主研国家自然基金杰青、重点等项目5项。以一作/通讯在Sens. Actuators B、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6000余次、H指数47;获202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太惠玲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敏感薄膜与传感器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自然基金、863等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其中一等奖3项);发表SCI论文13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14000余次、H指数71;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和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