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美元!通信设备巨头拟出售最大业务;科技公司裁员12.4万人;英伟达Q2中国营收37亿美元;ASIC威胁加大,背刺英伟达

来源:爱集微 #半导体#
6555

1.荣耀启航!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39项大奖申报开启

2.英伟达Q2财报:中国区营收达37亿美元 驳斥Blackwell延迟生产谣言

3.2024年至今科技业裁员12.4万人 揭秘背后的驱动因素

4.消息称诺基亚计划出售移动网络部门:估值100亿美元,三星有意竞购

5.ASIC威胁加大,英伟达芒刺在背

6.国际半导体展AI芯片世纪对谈,台积电与三星等首度同台

7.Supermicro延交财报股价崩跌19%,法人:AI服务器非标准品难转单


1.荣耀启航!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39项大奖申报开启

2024年,半导体行业迈入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年头。这一年,技术创新、行业整合以及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加速推进,为整个半导体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半导体产品的需求增长,也为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国内半导体公司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出海战略来增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2024年,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活动尤为活跃,这不仅促进了行业的健康整合,也为相关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半导体行业以其持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正引领科技潮流和产业转型。

由半导体投资联盟主办、爱集微承办的“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将于12月在北京举办,并于即日起,正式开启奖项申报工作。欢迎各大企业、投资机构、政府园区及高校团队等及时提交申报材料,共赴此次行业盛宴!

奖项申报入口

IC风云榜聚焦新时代环境下中国集成电路(IC)产业最具经营智慧的风云企业,根据市场、学研、资方、品牌等多维度可靠数据,严格遴选出行业年度优秀人物、机构、企业与品牌,树立行业标杆,展现行业格局。目前,IC风云榜已成功举办五届,诸多优秀企业、机构和园区在评选中脱颖而出,展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最新进展与独特优势。IC风云榜持续举办,致力激发产业创新潜能,厚植产业创新沃土!

为了覆盖半导体行业内更全面、更专业的优质企业及机构,2025 IC风云榜在原有基础上新增12项,共计设立39项大奖,包括新增年度最佳行业投资机构奖(新质生产力)、年度最活跃投资机构奖、年度最佳退出投资机构奖、年度最佳服务地方机构奖、年度最佳并购基金奖等,关注半导体业的投资与退出;新增年度最佳人工智能园区奖、年度领军企业奖、年度最佳解决方案奖、年度RISC-V技术创新奖,聚焦企业在科技前沿领域的突出贡献;新增年度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奖、年度国际市场先锋奖以及年度全球供应链突破奖等,着眼项目创新及国内技术的“出海”与拓展,本届IC风云榜的全部奖项列表请查看官网

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官网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参与申报的企业,无论获奖与否,均可获得足够的亮相机会。活动将秉持客观真实、公正公开、范围广泛的原则,通过公开征集、自愿申报、专家评选等程序,筛选出年度领军人物、企业以及机构等。获奖名单将于2025半导体投资年会暨IC风云榜颁奖典礼上隆重揭晓,并在爱集微多个优势传播渠道上同步发布。欢迎关注!

凭借开放的国际视野和科学的评选维度,IC风云榜深受企业与市场的认可与青睐,已成为中国IC产业的风向标奖项。在本次颁奖典礼上,更将有数百位政府嘉宾、投资人士、学界翘楚及企业代表同聚一堂,共话半导体产业趋势和未来新机遇!

奖项申报联系人:陈先生 18515273680

2.英伟达Q2财报:中国区营收达37亿美元 驳斥Blackwell延迟生产谣言

美股8月28日盘后,英伟达发布了截至7月28日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并召开了财报电话会议,CEO黄仁勋(Jensen Huang)、CFO克莱特·克罗斯(Colette Kress)对中国市场营收、市场对新款Blackwell的担忧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尽管英伟达的整体业绩和预测超出分析师的预期,但股价仍下跌7%以上。

第二财季营收翻倍至300亿美元 毛利率达75.1%

财报数据显示,英伟达第二财季营收300.4亿美元,营收同比增长122%,环比增长15%,高于此前预期。在Non-GAAP标准下,第二财季英伟达净利润(Net Income)为169.5亿美元,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152%,毛利率则为75.7%。其营收及净利润都超过了FactSet调查中华尔街的预测。

分业务看,英伟达第二财季数据中心营收为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16%;游戏和AI PC业务营收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9%;专业视觉业务营收4.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6%;车用电子及机器人业务营收3.46亿美元,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5%。其中,数据中心业务仍在高速增长,但最新季度该业务的增幅低于第一财季的427%。

英伟达第二财季毛利率为75.1%,较上一季度的78.4%有所下滑,但仍高于去年同期的70.1%。扣除特殊项目后,英伟达第二财季每股收益为68美分,高于预期的64美分。

英伟达预计第三财季营收为325亿美元,上下2%浮动,这将比去年同期增长80%,高于分析师平均预计的317亿美元。然而,市场对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的最高预期达到379亿美元,这引发了人们对其爆炸式增长正在减弱的担忧。

中国区营收达37亿美元 预计未来该市场竞争激烈

在美国实施芯片出口限制之前,中国销售额一直占英伟达数据中心收入的20%~25%左右。

在4月至7月的第二财季,英伟达中国区营收达37亿美元,同比增长33.8%,环比增长47.2%。

英伟达今年开始向中国客户提供H20,这是其AI芯片的改进版,专为中国设计,符合美国出口管制。

科莱特·克雷斯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尽管中国是第二财季数据中心收入的“重要贡献者”,但“仍低于实施出口管制之前的水平”。

她补充道:“我们仍然预计未来中国市场竞争将会非常激烈。”

驳斥Blackwell延迟生产谣言 第四财季该项收入将达数十亿美元

此前在8月初,英伟达的最新GPU架构Blackwell“设计缺陷”传闻引发热议,据称英伟达团队将推迟近四分之一的产品线,导致2024年产量降低。

在2025财年第二财季财报电话会议上,英伟达驳斥了有关Blackwell延迟生产的谣言,并表示他们只需对制造流程进行某些更改即可帮助提高芯片的生产良率,同时将保持下个季度产能提升的正常节奏。

在光刻技术中,使用一种称为光掩模或简称为掩模的特定模板,用于在半导体晶圆上创建图案。英伟达确认已对台积电使用4NP工艺节点制造的Blackwell GPU掩模版进行了“更改”,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产量。并称这不是重大的架构重新设计或更改,Blackwell芯片仍有望从第四财季开始量产,并将持续到2026财年。

英伟达表示,Blackwell需求强劲,预计Blackwell第四财季的收入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Blackwell芯片于今年早些时候首次公布,其上市情况已成为英伟达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的焦点。该产品是该公司备受期待的Hopper系列AI加速器的继任产品,Hopper系列产品推动了该公司的收入和股价飙升。但生产方面的挑战引发了人们对延迟的担忧。

在周三英伟达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分析师要求黄仁勋提供更多关于Blackwell收入的细节。但他拒绝详细说明,此事在尾盘交易中对股价造成了压力。

英伟达面临监管,投资者对AI市场长期增长情绪紧张

尽管英伟达的整体业绩和预测超出了分析师的预期,但股价仍下跌7%以上。

在过去连续三个季度中,英伟达的营收增长均超过200%,而该公司超越预期的能力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因为每次成功都会促使华尔街将其目标提高得更高。

英伟达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公司股价今年飙升逾150%,市值增加1.82万亿美元,并推动了标准普尔500指数(.SPX)创下新高。

如果周三盘后股价下跌的趋势持续下去,英伟达的市值将缩水1750亿美元,这一预测可能会引发人们对AI投资回报缓慢的新担忧,一些投资者担心这可能会导致科技巨头重新考虑他们在数据中心上投入的数十亿美元。这些担忧在最近几周的人工智能涨势中引发了连锁反应。

英伟达的大客户,微软、Alphabet、亚马逊和Meta预计2024年资本支出将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建设AI基础设施。周三盘后交易中,这些公司的股价下跌不到1%。

eMarketer分析师雅各布·伯恩(Jacob Bourne)表示:“这反映出投资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长期可行性的担忧日益加剧,整个市场似乎都取决于英伟达的表现。”

英伟达的做法还面临监管部门的审查。

该公司在季度文件中表示,已收到美国和韩国监管机构的信息请求,涉及“GPU的销售、我们分配供应的努力、基础模型以及我们的投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与开发基础模型的公司达成的其他协议”。此前,该公司收到了来自欧盟、英国和中国的询问。

今年7月有报道称,法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即将对英伟达提出反竞争行为指控。早前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监管机构正在调查英伟达是否试图将其网络设备与其抢手的AI芯片捆绑销售。

8月28日随着英伟达业绩的正式公布,其股价最初下跌9.24%,随后上涨5.28%,最终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28时,股价整体下跌2.62%。(校对/孙乐)

3.2024年至今科技业裁员12.4万人 揭秘背后的驱动因素

令人震惊的是,曾经是现代创新不可阻挡的引擎的科技行业,仅在2024年就解雇了12.4万多名员工。是什么推动了这波裁员浪潮,这对世界上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的未来工作意味着什么?

裁员概况

2024年8月,英特尔宣布在全球裁员15%,约1.75万人,这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几天后,思科宣布计划裁员7%,预计超6300人,这是该公司今年的第二轮裁员,该公司将重点转移到人工智能(AI)和网络安全等快速增长的领域。在2024年2月初,思科解雇了4000多名员工。

这些并不是孤立事件。根据Layoffs.fyi的数据,384家科技公司在2024年裁员已超过12.4万名员工,2022年和2023年共超过42.84万名科技员工失业。虽然更广泛的劳动力市场显示出一定的韧性,但由于这些公司的规模之大,科技行业的裁员尤为明显。即使裁掉的百分比很小也意味着成千上万人的家庭和生活被颠覆。

为什么会出现裁员?

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为当前科技行业的裁员浪潮创造了完美的风暴:

1. 通货膨胀和利率提高:为了遏制40年来最高的通货膨胀率,美联储在2022年采取了激进的加息措施,这些措施带来了深远的预期和非预期后果。虽然这些措施已经开始抑制通货膨胀,但它们也显著增加了借贷和偿还债务的成本。企业,特别是科技行业的公司,现在被迫缩减他们的增长投资和招聘,因为他们将资金偿还了债务。对于那些在近十年的接近零利率和资本充裕期间大量借款的科技公司来说,影响非常严重,导致深度成本削减、紧缩措施和不可避免的裁员。

2. 经济衰退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尽管有一些有实力的领域,但美国经济的不稳定,再加上即将到来的11月总统选举的动荡,使得情况更加复杂。美国政府债务问题、乌克兰和中东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疫情的挥之不去的影响加剧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促使公司紧缩。在科技行业,每位员工的盈利能力至关重要,裁员已成为公司为应对经济不确定性而采取的必要的成本削减措施。

3. 人工智能因素:人工智能正在深刻重塑科技领域,既创造机会也带来威胁。虽然人工智能承诺创造新工作并提高生产力,但对于那些未能适应的人来说,它也构成了重大风险。IBM决定在其市场营销和通信部门裁员3900人,同时冻结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位的招聘,这一事件是对该趋势的鲜明例证。向人工智能驱动的效率转变正迫使公司重新思考他们的劳动力战略。

4. 疫情期间过度招聘:在疫情期间,科技公司在数字需求激增将永久持续的信念驱动下,开始了过度招聘的狂潮。为了应对大辞职潮和静默离职等现象带来的挑战,科技公司争先恐后地填补职位,提供前所未有的福利、随时随地工作的安排和慷慨的激励措施。像Meta这样的公司几乎将其劳动力翻了一番,但随着世界开始回归到新冠疫情前的常态,他们发现自己人手过剩。现在,这些公司正在紧急纠正方向,从而导致大规模裁员。

5. 外包和离岸外包:在美国劳动力在大辞职潮和静默离职运动期间可能无意中削弱了自己的地位,再加上关于返回线下办公室的持续辩论和戏剧性事件,公司越来越多地转向拉丁美洲、东欧、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的本地人才,他们可以用成本的一小部分雇佣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对美国工作的威胁不仅来自人工智能,还来自愿意努力工作、适应并提供服务的全球劳动力。

对个人的影响

裁员对个人的影响是深远和深刻的。每个统计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人——一个朋友、一个同事,他们可能需要养家糊口、支付大学学费和消费账单。这些通常是高度熟练的专业人士,现在面临着不确定的未来。这一波裁员让人想起了21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破裂,但有一个关键的不同之处:今天的科技工作者年龄更大、经验更丰富,通常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更加根深蒂固。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可能是压倒性的,但也不必过度担忧。例如,我的一位同事,一位拥有超过10年经验的资深软件工程项目经理,一夜之间发现自己失业了,现在正在探索就业市场的不确定性。我建议她探索数据中心、网络安全、客户体验外包和数据科学行业的特定机会,这些领域对熟练的美国项目经理有强烈需求。这一刻呼吁我们如何重新设定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并为行业的下一阶段做准备。

这些裁员的处理方式引发了严厉批评。在许多情况下,公司让员工在黑暗中等待了数周甚至数月,营造了一种恐惧和不确定性的不健康的氛围。这是一个残酷的提醒,尽管声称员工是他们最宝贵的资产,但公司在危机时刻往往首先牺牲他们的劳动力——即使在公布创纪录的业绩利润时也是如此。例如,微软在报告收入增长17.6%至620亿美元的前五天裁员1900人,而亚马逊在收入增长14%至1700亿美元的情况下解雇了1000名员工。更糟糕的是,有传言称,一些公司在裁员前减少了解雇补偿金,这进一步侵蚀了信任。

什么是未来工作的关键?

当前的裁员潮引发了关于科技行业未来工作的关键问题。公司会继续以牺牲人力工作者为代价优先考虑人工智能投资吗?这个行业会回到之前的增长轨迹,还是正在进入一个整合和效率的新时代?最重要的是,科技公司如何才能在这些动荡时期更好地支持他们的员工?

在我们应对这些挑战时,很明显,科技行业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今天所做的决定将塑造行业和数百万工人的未来。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期,对于那些受到影响的人来说,恢复力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是,社区需要以同情心团结在一起——帮助彼此识别新机会,提供简历审查,提供职业建议,并设定现实的期望。尽管科技行业可能正在收缩,但对熟练工人的需求仍然强劲。例如,由于对人工智能的无尽渴望,数据中心建设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对于那些受到影响的人来说,也应该考虑开始新的业务领域。无论是转向新角色,提高人工智能技能,还是探索新兴领域,都有无数通往成功的道路。关键是保持适应性,保持向前看,并继续利用你的网络和资源。

科技行业一直以创新和自我重塑的能力而定义。现在,面对其最大的挑战之一,它必须再次这样做——不仅仅是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还在于它如何重视和对待其劳动力。成功的公司将不仅仅是那些能够经受住当前风暴的公司,而且是那些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精简、并拥有更有韧性的内部文化的公司。这是行业领导者和工人共同抓住这一转型时刻、共同构建更强大、更可持续的未来的机会。毕竟,是人们使创新和增长成为可能。(校对/孙乐)

4.消息称诺基亚计划出售移动网络部门:估值100亿美元,三星有意竞购

知情人士表示,在陷入困境的电信设备行业寻找新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诺基亚移动网络资产引起了包括三星电子在内的竞购者的初步兴趣。

知情人士表示,诺基亚一直在与顾问讨论其移动网络业务的潜在选择,该业务多年来一直在与中国大型对手竞争。知情人士表示,诺基亚已经考虑了多种不同的方案,从出售部分或全部部门,到将其分拆或与竞争对手合并。

审议仍处于早期阶段,诺基亚是否会决定进行任何交易还不确定。匿名知情人士表示,整个部门的估值可能约为100亿美元。

知情人士称,三星已表达了收购诺基亚部分资产的初步兴趣,因为它希望在将手机连接到电信基础设施的无线接入网络中扩大规模。知情人士称,任何潜在的转让股份也可能吸引其他竞争对手的兴趣。

诺基亚周四在赫尔辛基交易中上涨5.1%至3.98欧元,创下4月以来的最大股价涨幅。该股今年已上涨30%,使该公司的市值达到约223亿欧元(247亿美元)。

诺基亚CEO Pekka Lundmark自四年前执掌诺基亚以来一直试图扭转局面。虽然5G推出势头强劲,但电信运营商的需求已开始下降,该公司正在寻找降低依赖运营商网络建设的新业务。

三星的一位代表拒绝置评。诺基亚发言人表示,该公司致力于移动网络业务的成功,并表示这对公司来说“具有高度战略意义”。

诺基亚发言人表示:“今年,该业务在合理调整成本基础、保护产品路线图、赢得新客户交易和增加现有客户份额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诺基亚专注于确保移动网络能够为客户提供服务,构建性能最佳的网络,投资其产品组合,为诺基亚股东创造价值。”

诺基亚在发布后的一份声明中补充说,“没有什么可宣布的”,并表示“没有相关的内部项目”。

诺基亚的移动网络部门为全球无线运营商提供基站、无线电技术和服务器。根据汇编数据,2023年该部门贡献了诺基亚总收入的约44%,成为该公司最大的部门。但由于电话公司(尤其是欧洲的电话公司)推迟昂贵的网络升级,该业务一直在遭受打击。

诺基亚曾是全球领先的手机供应商,在市场份额输给苹果和三星后,最终将该业务出售。此后,它专注于制造通信网络设备,包括为移动设备传输信号的设备。

将诺基亚的移动网络业务与竞争对手合并,可能会创造出更强大的业务,从而能够在新技术领域更好地竞争。电信运营商一直因设备供应商选择有限而感到沮丧。以智能手机和存储芯片闻名的三星电子也是通信设备领域的竞争对手,但它缺乏与爱立信等在该业务领域竞争的规模。

去年,美国运营商AT&T宣布将与瑞典爱立信合作,以140亿美元的价格成为移动Open RAN设备的唯一供应商,诺基亚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诺基亚一直在努力实现客户群多元化,并专注于新的增长领域。

“我们是中国以外唯一一家能够提供所需的所有关键网络基础设施部分的公司:核心网络软件、传输网络、所有光纤连接,以及固定宽带和移动接入网络,”Pekka Lundmark在7月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其他人能做到。”

诺基亚的固定网络部门正在增长,该部门销售支持光纤和电缆技术的设备。诺基亚6月同意以23亿美元收购美国的Infinera,对人工智能(AI)热潮进行了重大押注。

Pekka Lundmark当时表示,Infinera之所以特别有吸引力,是因为它在数据中心内部的“服务器到服务器通信”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这将是通信技术市场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这笔交易是诺基亚自2016年以106亿欧元收购阿尔卡特朗讯以来的最大的一笔交易。

5.ASIC威胁加大,英伟达芒刺在背

生成式AI成市场热潮,CSP(云端服务供应商)厂商一方面争取更多英伟达(NVIDIA)GPU供给,一方面加速自研ASIC(特殊应用芯片)进度,争取压低运营成本、缩短上市时间,「非英伟达联盟」概念股逐步成形。

目前海外大厂博通、Marvell借由以太网络交换器芯片获CSP量产订单,台厂在后段设计多与晶圆代工厂紧密结合,成为国际大厂倚重的常胜军,包括世芯、创意、智原等,力抗英伟达寡占版图。

过往芯片的开案成本低,厂商大多自行设计自家的ASIC,以达到产品差异化,但是到先进制程时,7nm以下的光罩设计等固定成本、研发费用大幅冲高,加上上市的时间压力,大厂开始倚重委托第三方ASIC厂商设计。

厂商表示,尽管现在CSP客户的GPU仍须仰赖英伟达,加速自身内部效率;但是未来随使用需求明确、一般型用途数据中心将逐步被ASIC替代,加上英伟达B系列开发遇瓶颈,ASIC迭代速度将逐步追上。

ASIC设计专门对应重复性高的运算,可以减少每单位算力所消耗的时间以及电力,进而降低运营成本,例如Meta旗下的Instagram、Facebook必须重复处理影音数据的需求,因此研发MSVP(Meta Scalable Video Processor),作为影音推荐的算力芯片。

在选择配合的IC设计服务厂商制造ASIC时,必须考量包含IP的产品组合、良好的设计平台。中国台湾拥有完整半导体IC服务,擅长与晶圆代工、光罩、封测厂往来,因此在后段制造能协助海外厂商争取更佳的投片价格及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以世芯、创意、智原为代表;近期上述公司也开始往前段设计进军。(工商时报)

6.国际半导体展AI芯片世纪对谈,台积电与三星等首度同台

国际半导体展即将登场,SEMI表示,今年活动中的「大师论坛」将增加「AI芯片世纪对谈」,台积电执行副总经理暨运营长米玉杰与三星存储业务总裁Jung-BaeLee等人将首度同台对谈。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指出,人工智能(AI)芯片世纪对谈将由日月光执行长吴田玉主持,与米玉杰、Jung-Bae Lee及Google生成式AI解决方案架构副总裁狄亚(Hamidou Dia)对谈,将是四大厂首度同台。

SEMI表示,AI芯片世纪对谈中将探讨半导体与人工智能的技术、跨界及未来格局3大议题。包括半导体、AI如何促进全球经济;AI在芯片、算法、存储、软件、频宽、功耗与系统集成等技术与挑战。

此外,AI芯片世纪对谈还将讨论在面对全球AI无限的发展下,不同产业间如何加速半导体生态系的跨界合作与创建新竞合关系,激发AI潜在可能。(经济日报)

7.Supermicro延交财报股价崩跌19%,法人:AI服务器非标准品难转单

人工智能(AI)服务器制造商美国超微电脑(Supermicro)遭做空机构指控帐务问题及放空股票后,宣布延后递交全年财报,引发股价崩跌19%。法人分析,财报瑕疵可能影响市场情绪,不过AI服务器代工并非标准品、生产复杂,Supermicro不会那么快面临客户转单。

美国公司「兴登堡研究」(Hindenburg Research)8月27日曝光持有Supermicro股票做空部位,并指控Supermicro进行「会计操控」。Supermicro 8月28日在声明中表示,由于需要更多时间评估其财务报告的「内部控管有效性」,延后递交年报。

针对部分华尔街分析师认为Supermicro恐流失订单、让竞争对手戴尔(Dell)得利,华南投顾董事长储祥生指出,Supermicro财报有瑕疵,对市场情绪多少有些影响;不过AI服务器代工并非标准品,各家厂商要做成整套系统,生产上有点复杂。

储祥生进一步解释,代工产业还要考虑到长期关系经营、新产品Design in(设计导入)周期等面向,因此Supermicro不会那么快面临客户转单。

储祥生表示,影响市场氛围的另一个因素,是AI芯片大厂英伟达财报逊于部分分析师的高标乐观预期,他认为是外界对英伟达设下的标准太高,加上英伟达基期垫高,增长率一定会受到影响。

储祥生观察,目前4大云端服务供应商(CSP)还在持续投资,带动AI服务器需求成长,「虽然不知道赢了有什么奖品,但如果不继续投资,就代表比赛已经输了」。只要CSP厂商持续扩大资本支出,就有机会带动AI概念股表现。(经济日报)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半导体#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