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半导体“产教融合”新态势,“微电子学院校企合作论坛”盛况空前

作者: 陈兴华 2022-07-18
AI解读文章
来源:爱集微 #2022# #集微峰会# #微电子论坛#
5.3w

集微网消息,随着市场需求减弱以及产能不断拉升,全球半导体产业目前已进入“架构化”变革的时代。不过,由于5G、电动汽车和物联网等下游新兴领域方兴未艾,全球芯片短缺尚未取得根本上缓解,同时“缺人”已成为掣肘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长远来看,加速、加大、加强和加深半导体人才培养,以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刻不容缓。

7月16日下午,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隆重举行的第六届集微半导体峰会上,“微电子学院校企合作论坛”高朋满座、顺利召开。本次论坛“技术引领、产教融合”为主题,定位于“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同时推进产业人才教育和培养”,旨在促进国内半导体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受到业界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反响。

全新升级、规模翻倍,论坛盛况空前迎高潮

为了更好、更快、更有力推进国内半导体产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爱集微已连续两年通过峰会形式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在去年首届论坛成果基础上,2022年“微电子学院校企合作论坛”进行了全新升级,继续推进国家半导体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创新模式建设,着力打通人才培养、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的全链条,并在国家机关、地区政府和众多微电子学院及及半导体产业界的支持下使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具体来看,论坛集结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38所高校下属相关学院带头人、微电子和光电学科领域院士、行业知名专家,以及40余家业内上市公司及龙头企业高层共近百人出席。在大会上,政产学研各界嘉宾踊跃共话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础研究等热门话题,从而使得论坛盛况空前、精彩纷呈。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8位知名嘉宾代表一同按下手印,2022中国显示学术会议暨显示之星研究生论文大赛启动仪式将“微电子学院校企合作论坛”带入了高潮。其中,2022中国显示学术会议引入新的战略合作伙伴爱集微咨询(厦门)有限公司(简称),将由爱集微、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新型显示行业协会、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承办。据悉,“2022中国显示学术会议”将于2022年9月22-24日在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正式召开。

对此,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表示,“我们希望在中国新型显示的强大背景,以及新一轮产业技术进步推动下,中国显示学术会议承担起全球显示技术展示、发布的窗口,为全球业界提供畅通的交流平台。我充分相信在爱集微的助力下,中国显示学术会议一定能够登上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梁新清也对爱集微在产业界的实力和影响力给予极高肯定。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梁新清

在国内显示产业发展方面,梁新清总结道,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完成了从小到大、后来居上的发展历程,彻底改变了全球显示产业的格局。2021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全球产能的占比达到了62%,同时OLED面板生产线总投资超过5000亿人民币,这些产线投产后市场占比将达到20%左右。不过,他也指出,中国的芯屏产业是一对孪生兄弟,处在相同的环境里、都担负同样的使命。这几年各界努力在做,但还是任重而道远。

制定半导体扶持政策,宜开拓多渠道寻突破点

由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已趋于白热化,美国、韩国、日本和欧盟等纷纷将发展半导体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相继出台系列重要政策和投入巨额资金。

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杨旭东

对于中国如何制定“策之精准,行之有效”的半导体政策,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杨旭东强调,“我们会在自然弹性指标里为微电子学院去争取。另外,如果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专家建议或者走内参,我们就有了上报国家批示的渠道,然后通过工信部和教育部去落实。”大家要多动动脑筋,开拓各种渠道,把培养规模这件事情在规则之外找一些突破的点。

“光伏、面板走过的路,集成电路可能还得参考着走。教育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努力跟教育部、人社部沟通,搭建相关机制和平台,营造更好的就业和成长环境,培养出有事业把控以及具备更高素质的人。同时,企业、高校也需要加大对人才的重视和锻炼的环境打造。比照光伏、显示,大家共同努力、树立信心,半导体一定能走出来。”杨旭东表示。

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专家组组长严晓浪

然而,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专家组组长严晓浪则强调,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是根据国家集成电路发展纲要为要求,建设了28家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今天大部分都在场。“大家谈人才供给、产教融合等话题,就不能忽视美国的制裁范围越来越大这一问题。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要自力更生,已经越来越需要加强跟企业的合作、融合,联合攻关。”

严晓浪进一步指出,“摆在我们面前要攻克的难关相当多。其中在校企合作中,特别是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要找到共同方向,有哪些是受到制约必须攻克的,哪些是可以形成国际竞争力的。融合发展不排除互派,我们的学生可以派到企业里去,企业可以派出指导教师到学校来。在目标上,集成电路产业要融合发展,一定要围绕把国家能力推上去的要求。”

随着近年半导体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芯片产业链各环节人才缺口问题不断显现,使得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不断加剧,其中包括企业高薪抢人、人才外流其他行业、年轻人培养周期长、“人才库”水位浅、高端人才紧缺、产教融合有待加强等。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大基金)总裁丁文武

对此,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大基金)丁文武表示,从企业角度说互相挖人才,都是大篮子往小篮子去。人才资源就这么多,互相抱怨也没有用。企业的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事情,但由于资源有限,只有加大培养规模,以及有针对性地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另外,“我也希望我们的学校按产业需求保证生源,并保障毕业生毕业后都有去向,而不是改行。毕竟4年时间的学习特别辛苦,改行真是资源浪费。”

树立科技自立自强,需“政产学研”通力合作

在全球人才短缺加剧背景下,当前产业端招聘难的问题并没有缓解,较多半导体企业招不到足够人数、对口人才的情况仍旧凸显。如何从供给端提高人才培养力度,以及更好发挥人才价值,仍是产业未来发展以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待破解的关键课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银堂

对于校企合作的必然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杨银堂称,集成电路作为实践性的人才培养,离开产教融合很难单独获得发展。不管做设计还是做工艺或者后期制造、设备等,人才都需要有一定的实践条件跟实践环境。这块离开各位企业家的支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也很难实现。

至于如何加强与企业合作,杨银堂指出,“第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其实企业家也比较有发言权。从人才培养和产业结合来说,需要企业给我们提供符合实际的培养方案。第二,集成电路生产线非常昂贵,学校可以做一些基本样品和环境,但整个设备真正要达到行业需求,还需要和企业达成更多合作。第三,人才培养的过程跟效果检验也需要企业家加入,希望企业更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包括对学生的研究、实训和论文指导。”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

不过,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的看法有所不同。他认为,人才的事情本身就是微电子学院职责的一部分,应当努力为企业家输送合格的人才。微电子学院毕竟特殊,就是要服务产业以及解决国家企业的问题。与学术上发文章截然不同,产业如果不把每一步做好,或者不能形成合格的产品的话,就等于没有成功。其中有很多互相配合的问题。

“这就需要微电子学院得集中资源、集思广益,用各种手段把事情做成,包括有针对性地将设备、材料、器件、工艺等问题一个个解决。同时,企业家也需要在产业链某些器件、元件、工艺同步攻坚精进。这特别难又特别特殊,微电子学院同仁们任重而道远,但使命光荣。” 徐红星如是说道。

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

对于肩负的使命,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则提到,今年是南京大学建校的120周年,在校庆前夕,习总书记给120名18大以后留学的青年学者回信中表示,一方面他对南大办学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社会、时代的热切期望,第一是科技自立自强,第二是文化自信。“其中,第一点在‘微电子校企合作论坛’上能得到很好的回应。”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陆延青表示,“我们希望高校学院能够在政产学研上通力合作或者在高校合作上能做出新的东西,构建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方协同参与的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互相支撑,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准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让学生在市场、企业上找到自己的课题,同时通过校企融合来协同育人。”

“人才泡沫也是好事”,对未来行业发展构建了基础

作为市场经营活动主体,企业在攻坚技术、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两年来,中国大陆A股市场半导体板块尤为活跃。据集微咨询(JW Insights)数据统计显示,科创板自2019年7月开板以来,半导体产业链上市企业已经超过60家,而且数量还在持续增长。而本次“微电子校企合作论坛”中不乏国内优秀上市公司及行业细分龙头企业。

瑞芯微董事长、总经理励民

其中,瑞芯微董事长、总经理励民在论坛研讨会中首先介绍了公司的几个特点,包括客户多、资源广、敢做敢干、分公司覆盖面大以及严重缺人。对于行业人才短缺状况,励民表示,“中国半导体行业有6000多个设计公司,每个公司要一个一年就需要6000名。一个公司一个肯定不够,至少20-30个一年。”这也让相关人才炙手可热、薪资水涨船高,但少年得志也不好,一旦行业回归“正轨”就会对学生非常不利。

至于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励民表示,第一是根据集成电路特点,需要电子基础比较扎实的人,特别是物理基础比较扎实的人。第二,与互联网、软件业不一样,集成电路的一个指令错误就可能导致一年后才能拿到芯片。所以,高校要在学校培养学生务实。第三,作为芯片公司,要在基础之上敢于优化,敢于创新。第四,在与高校合作中,时间观念一定要强,否则损失难以挽回。

恒玄科技总经理、副董事长赵国光

此外,恒玄科技总经理、副董事长赵国光也称,“由于面临很大人才缺口,我们成立了很多微电子学院。但短期需要很多人才,靠本专业的支撑很难实现。由于微电子是非常基础的,可以考虑让其它工科类转过来。”他还表示,这两年的人才泡沫也是好事,没有泡沫就没有那么多人进入这一行业。虽然企业短期会有一定困难,但对整体行业未来发展构建了更好的人才基础。

“在人才缺口非常大的情况下,希望微电子学院可以培养越来越多的人才。如果各个高校有需要我们派资深专家跟学校做更好的研讨交流或者培训讲课,能促进各高校半导体科研工作的进展,恒玄科技很愿意做这方面的工作,从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赵国光补充道。

利扬芯片总经理张亦锋

随后,利扬芯片总经理张亦锋也作了类似表态。他强调,“利扬芯片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测试芯片上市公司,一个月能测10-12万片晶圆,同时能测封装的成品3-4亿颗。我们体量很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如果各高校微电子学院实验室需要,我们可以购买或者通过供应商提供相关设备,从而为学生带来一些使用和实习的机会。”

张亦锋还表示,“我一直在想有没有合适的学校设置测试专业的可能性。测试人才对综合性的要求很高,电路设计、工艺制程要懂一点,封装技术、软件算法、数理统计、良率模型、应用模型,以及硬件里的工程机械、电气工程都得全面懂一点。如果有机会,希望学校考虑一下设相关专业的可能性或者联合培养设立定向班等,这类模式我们都可以接受。”

责编: 武守哲
来源:爱集微 #2022# #集微峰会# #微电子论坛#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