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LG失落的半导体梦 要通过汽车电子夺回来?

作者: 爱集微 2022-05-18
AI解读文章
来源:爱集微 #汽车#
2.1w

1.LG失落的半导体梦 要通过汽车电子夺回来?

2.上汽集团:公司旗下整车企业有望于5月下旬逐步恢复正常生产;

3.吉利汽车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

4.电动汽车底盘制造商REE Automotive将在英国建立自动化装配厂;

5.Tower半导体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21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6.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和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已应用到多款高端电动车;


1.LG失落的半导体梦 要通过汽车电子夺回来?

集微网消息,1999年,为应对IMF危机,在韩国政府的主导下,时为三星之后韩国第二大财团的LG,将子公司LG半导体卖给现代集团旗下现代电子。这是LG最后一次将自己的名字与“半导体”放在一起。

在之后的20年多年时间里,LG如韩国政府期许的那样,承担起韩国能源、显示等产业发展重任,但对于失之交臂的半导体梦想,说无动于衷是假的。特别是,曾经的竞争对手三星成长为全球存储器龙头,而脱胎于LG半导体和现代电子合资公司的SK海力士,更成为三星之外,支撑韩国半导体的另一股力量。

2018年,LG第三代领导人具本茂去世,为LG半导体回归之路解开了序幕。2021年,具本茂胞弟、现任领导人具光谟的亲叔叔具本俊,携LG唯一半导体子公司Silicon Works分拆成立LX Group,留在集团LG电子开始了汽车芯片自产计划。在群雄逐鹿的当下,两条路径迈进的LG,能夺回失去的吗?

LG第四代领导人具光谟和其亲叔叔具本俊;图源:the Korea Herald

重温旧梦:亲叔叔携唯一半导体公司自立 

2021年5月,LG International、LG Hausys、Silicon Works、LG MMA、Pantos等5家LG子公司正式从LG分拆为LX Group,后者将由分别担任过LG半导体、LG显示领导者的具本俊担任总裁。自2018年5月上一代领导人具本茂过世后,LG疯传已久的分拆传闻,自此终于尘埃落定。

具本俊携5家子公司分拆成立LX Group;图源:BusinessKorea

此时正值LG第四代领导人具光谟就任的第三个年头,对于看惯了韩国财阀斗争戏码的看客来说,让亲叔叔携子公司分拆成立新公司的作为,多少有一些“杯酒释兵权”的意思。具本俊本人在LG显示业务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其在集团中承前启后的灵魂地位,为这种猜测提供了证据。

然而,与其他财阀不同,据传奉行“人和”等儒家思想并严格执行长子继承制的LG,此前的每一代领导人交接都堪称平和,这一次的更新换代也不例外。2018年具光谟就任以来,在集团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具本俊便开始退居二线,虽然分拆传闻频现,但也并未有祸起萧墙的事件发生。

对于已经迈入古稀之年的具本俊来说,将有望再次向自己的“初心”发起冲击。1985年,具本俊加入LG半导体,开始自己的家族事业,从当时韩国举国之力投资半导体的背景来看,这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然而14年后,已成为LG半导体负责人的具本俊,却将其拱手让人,其中辛酸滋味,可以想象。

虽然在此之后,具本俊出众的商业才能和胆识,让其几乎一手将LG显示推向了产业霸主的地位,如今更是垄断大尺寸OLED产能,连三星都不得不退避锋芒。然而,无论是具本俊本人,亦或是LG,对半导体的野心都从未真正熄灭。2014年,LG完成对韩国IC设计龙头Silicon Works的收购,即是证明。

事实上,Silicon Works本就与LG渊源颇深,其正是LG半导体被卖给现代的同一年,在具本俊的父亲具滋暻的远房亲戚资助下成立的。2014年收购完成后,一方面,Silicon Works主要产品DDIC与LG显示的面板产品相互配合,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加深,一方面,Silicon Works更多承担起了LG的半导体业务。

在正式被分拆划分至LX Group之前,LG已有意识地梳理其旗下颇为杂乱的业务,将半导体业务集中化管理是其中核心任务之一。在第三代领导人具本茂去世前夕,LG电子决定OLED TCON芯片的设计事业移交给Silicon Works,更早前,LG电子CTO下属的SIC中心的主要产品量产和销售权也已转让给了Silicon Works。

离开LG的具本俊,显然甩开了为家族承上启下的包袱,大展拳脚。在成立LX Group仅1年的时间里,先是将LG InnoTek在韩国和美国注册的76项包括半导体制造在内的相关专利收入囊中,开始为碳化硅和氮化镓芯片的开发招聘研究人员,上月还传出,将收购此前智路资本收购失败的第二大DDIC供应商Magnachip。

化零为整:以芯求车盼再搭苹果东风

回到LG本身,正如同此前决绝地停止手机业务、推动LG化学(即现在的LG能源解决方案)的分拆上市等,从具光谟就任以来对集团业务大刀阔斧的改动动作来看,此次分拆贯彻了其自上任以来推行的“选择和集中”战略,官方说法是,剥离的业务是“有很高的增长潜力,但在集团内部没有得到战略关注”。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LG将其半导体事业的野望,彻底抛给了LX Group?从LG目前的总体布局和优势项目来看,这种推断有一定依据。毕竟,LG保留了LG显示、LG电子和LG能源解决方案,分别对应的显示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和动力电池及其他化学材料产业,与半导体的关系在此次拆分后更加稀薄。

然而,从LG近期的动作来看,对于半导体,LG不仅仍有野心,而且上来就要做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车规级半导体。去年12月,韩媒报道称,LG电子开始开发车用MCU,预计1-2年内生产MCU产品。随后过去不到半年,其ECU、MCU、PMIC就已获得德国莱茵TÜV的ISO 26262认证,准备工作不可谓不足。

另一则有待考证的传闻是,LG拒绝了2021年下半年将LG电子的系统集成芯片中心人员和资产转移至LX Semicon(即现在LX Group旗下的Silicon Works)的要求,原因是其认为,为了培育自动驾驶、元宇宙等未来事业,有必要维持半导体领域的竞争力,与此前大方将半导体事业转手的态度大相径庭。

对于LG态度的转变,有业内人士对笔者表示,这可能是由于LG眼热于车规级芯片未来的市场,特别是新能源化和智能化,整车芯片用量是远大于传统燃油车的。“(LG的)底子肯定是有的,只要拥有自有产能,还是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对产品进行迭代,还是有一些机会占据一定的韩国国产车的份额。”

还有一种判断是,自研车规级MCU是LG在车芯荒下的无奈之举。从集团发展的大方向来看,电动车将是其未来重要的增长引擎,旗下LG能源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动力电池供应商,LG电子则已在汽车零部件市场盘踞已久,去年7月,更是与Top3 Tier1麦格纳成立了“LG麦格纳e-Powertrain”公司。

图源:appleworld

纵观车芯荒至今,因为缺一颗芯片而导致整车出货受阻的“惨剧”不断发生,使得汽车零部件供应的趋势被一再强调,包括博世在内的顶级Tier1都在积极扩张自己的芯片产能,而LG电子虽然在零部件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但与顶级供应商相比,在代工厂和IDM产能排队优先级不够,受到缺芯影响更大。

这个角度看,LG造芯所图实际上仍是汽车市场。另外,此前有传闻称,在现代与苹果谈判无果后,LG与麦格纳的合资公司有望成为Apple Car的整车制造商,若拥有自研车用MCU的能力,想必也将为LG拿下苹果订单增加筹码。作为曾经的iPhone代工厂,LG是否能再借苹果乘上电动车的东风,令人玩味。

写在最后

上世纪50年代,由LG化学前身GoldStar生产的韩国首个收音机,被视为韩国半导体的起点。时至今日,俯瞰韩国半导体产业,可以说只闻三星、SK,不见LG,但追溯如今引领韩国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公司的发展历程,常常能轻易发现LG留下的痕迹:

除了SK海力士脱胎于海力士半导体(即为LG半导体与现代电子合并成立的公司),目前在SK名下的硅晶圆大厂SK Siltron也收购自LG(原名为LG Siltron),Magnachip前身则为海力士半导体的系统集成电路业务,旗下的成熟制程代工厂Key Foundry此前也已被SK收购……

诸如此类,联想到LG在半导体行业的沉浮,令人唏嘘。随着汽车电动智能化时代的到来,LG究竟能否再赶上这趟被迫下过的车?与曾经依靠举国投资拿下的存储器市场不同,汽车芯片的壁垒绝非超大规模投资便可破除,对于重新出发的LG来说,这是否是个好的赛道,也仍待观察。(校对/隐德莱希)

 返回



2.上汽集团:公司旗下整车企业有望于5月下旬逐步恢复正常生产;

集微网消息(文/陈薇)5月17日,上汽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面对疫情,公司全力应对挑战,在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发挥行业龙头作用,积极推动产业链复工复产,目前产能正在持续恢复,在供应链和物流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上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有望于5月下旬逐步恢复正常生产,产销量力争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奥迪A7L目前正处于产能和销量的起步阶段,并且目前销售车型主要是高配版产品,随着疫情后的生产恢复,以及Q5-etron、C级SUV等重磅新品的投放,上汽奥迪的销量将进一步提升。

另外,在燃料电池方面,上汽集团旗下的捷氢科技发布了新一代燃料电池电堆M4和P4系统产品,关键性能参数已跻身全球前列,建成了全球首条万台级“卷对卷”膜电极生产线,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水平持续提升。同时,捷氢科技加快在京津冀、内蒙等地区的市场开拓,业外客户销量占比已超过60%,并启动了分拆上市。

上汽集团表示,2021年芯片短缺等“供给约束”对公司完成产销经营计划造成不利影响。2022年,公司将持续推进重大战略项目落地见效,继续夯实电动智能网联技术底座,进一步深化市场导向的体制机制变革,更好激发队伍活力。公司力争全年整车销量超过600万辆,同比增长10%以上,预计营业总收入8000亿元,营业成本7180亿元。

上汽集团还对新一代锂电池、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实现前瞻布局,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性能已可比肩全球领先水平,相关技术均已率先实现产品化落地。目前公司正加快推进one-pack平台化电池系统的落地应用。到2025年,上汽集团规划在全球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270万辆,占上汽整车全球销量的比重不低于32%。

(校对/Andy)


3.吉利汽车成立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


集微网消息(文/林雪莹)近日,天眼查APP显示,吉利汽车成立浙江远程智能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人民币。天眼查股权穿透显示,浙江远程智能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由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据公开资料显示,浙江远程智能交通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企业总部管理;企业管理;企业管理咨询;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社会经济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企业形象策划;市场营销策划;品牌管理;认证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

资料显示,吉利汽车是一家从事生产及销售汽车的投资控股公司。该公司主要研发、制造及销售汽车,包括轿车、SUV、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等。该公司的汽车类型包括家用型、旅行型及运动型。该公司的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轻度混合动力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此外,该公司生产及销售汽车零部件及相关汽车部件。

另外,作为2022杭州亚运会官方合作伙伴,吉利将提供1,800辆乘用车用于杭州亚运会接驳服务,并落地6V5R的智能驾驶系统(NOA),以智能、绿色的科技产品保障亚运,展现中国汽车品牌实力。自动驾驶方面,极氪与Mobileye深化合作,将于2024年推出全球首辆具有L4自动驾驶能力的全电动汽车。

(校对/Andy)



4.电动汽车底盘制造商REE Automotive将在英国建立自动化装配厂;

集微网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开发商用电动汽车滑板底盘的REE Automotive 表示,将在英国考文垂市建立一个组装工厂,向欧洲客户提供产品。

REE Automotive表示,将于今年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和Expert Technologies合作建成的高度自动化装配厂,年生产能力为1万个电动汽车底盘。该公司没有透露投资规模或将创造多少就业机会,但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巴雷尔(Daniel Barel)表示,高度自动化意味着工厂可以由大约七名员工管理。

Barel对路透表示:“这是使用云基础设施的轻资产组装。”他补充称,随着公司扩张,新建任何工厂都需要10-11个月的时间。

REE已经计划在2023年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再建一家工厂,复制这个高度自动化的基于云的系统,将产能翻一番,达到2万个电动车底盘。

当传统汽车制造商准备大量生产电动货车和卡车时,初创公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寻找竞争或技术优势,以便在更大的竞争对手开始前进时保持领先。

(校对/Sharon)



5.Tower半导体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21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集微网消息,5月16日,Tower半导体发布其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根据报告,Tower2022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4.2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其中,不包括日本晶圆厂Nuvoton和圣安东尼奥晶圆厂Maxim收入的总收入,同比增长29%。

毛利2022年第一季度为1.05亿美元,同比高出50%;营业利润2022年第一季度为6300万美元,同比高出94%;净利润2022年第一季度为5400万美元,同比增长91%;每股基本收益为0.50美元和摊薄收益0.49美元。

现金流2022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为1.37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净额为8100万美元。(校对/Andy)


6.华友钴业:三元前驱体和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已应用到多款高端电动车;

集微网消息(文/陈薇)5月16日,华友钴业在接受投资者问询时表示,公司三元前驱体和锂电正极材料产品已经进入到LG化学、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头部动力电池的核心产业链,产品已开始大规模应用到大众MEB平台、雷诺日产联盟、沃尔沃、路虎捷豹等欧美高端电动汽车。

据了解,华友钴业按照量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产品研发思路,开发并量产多款8系、9系前驱体,储备多款高镍、NCMA前驱体新品;8系高镍正极产品继续扩大量产规模,研发储备多款中镍高电压单晶正极材料、9系超高镍正极材料,率先实现9系超高镍NCMA月产千吨级的高性能三元正极材料并交付全球知名电池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华友钴业是国内锂电三元前驱体产品主要供应商之一,目前公司已有及在建三元前驱体产能32.5万吨(包含合资公司),产销规模和技术开发能力处于行业前列。

华友钴业同时还披露,公司与淡水河谷印尼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合作用褐铁矿矿石为原料的高压酸浸湿法项目,项目拟采用华友钴业经验证的湿法工艺、技术和配置以处理淡水河谷印尼Pomalaa矿山的褐铁矿。项目规划产能为年产不超过120,000吨镍金属量的氢氧化镍钴产品(MHP)。

双方计划在淡水河谷印尼、湿法合资公司和华友钴业之间协商并签订长期矿石供应协议,约定淡水河谷印尼独家向高压酸浸湿法项目供应褐铁矿石。项目生命周期内,公司应与淡水河谷印尼协商,研究以绿色电力或低碳排放电力作为高压酸浸湿法项目电源的解决方案。

(校对/Andy)


责编: 爱集微
来源:爱集微 #汽车#
THE END

*此内容为集微网原创,著作权归集微网所有,爱集微,爱原创

爱集微

微信:

邮箱:laoyaoba@gmail.com


8.7w文章总数
12012.5w总浏览量
最新资讯
关闭
加载

PDF 加载中...